我市13日颁布的《健康南京建设行动计划(2017—2020)》明确,到2020年,健康优先的社会治理能力、健康服务产能、健康科技实力显著增强,人人享有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,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。
我市颁布《健康南京建设行动计划(2017—2020)》
提升居民健康水平,南京准备这么干
南报网讯 (记者 顾小萍)提升健康素养、建设健康环境、优化健康服务……我市13日颁布的《健康南京建设行动计划(2017—2020)》明确,到2020年,健康优先的社会治理能力、健康服务产能、健康科技实力显著增强,人人享有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,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。


天气晴好,玄武湖畔山水城林尽收眼底。近年来,南京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例越来越高。 本报记者 冯芃摄
●提升健康素养
▲每学年开展一次学生体质、体型、生理、心理健康素养监测,全市健康促进学校比例达到80%以上
▲每年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不少于1000人
每年建成一个健康促进区、10个健康街、10个健康社区、150个健康单位
每年评选500个健康家庭、400名健康市民
▲建成10个体育公园、400公里健身步道、140所“校园足球”特色学校和640片足球场地
每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(点)达5个以上,100家以上公共体育馆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
全市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不低于3.15平方米
▲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
▲每年举办1200项(次)以上全民健身活动
▲全市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10%,居民超重、肥胖的增速放缓
▲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5%
▲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%

社区居民在秦淮区水榭华庭小区健身场健身。本报记者 徐琦摄
●建设健康环境
▲各工地覆盖率、道路硬化率、出场车辆冲洗率均达100%,拆迁施工湿法作业率达100%
▲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%以上
建成区内基本消除黑臭水体
▲农村饮用水合格率100%
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%
▲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100%
▲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成率达100%,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8.7%
▲严格加强渣土车、危化品运输车和超限超载车辆综合整治,保持道路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“双下降”
●优化健康服务
▲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设置率100%
基本公卫人均经费财政补助由现有的85元提升至100元
新增15个以上医疗急救站点、6个献血点
全市常住人员每4万人配备1辆救护车
▲确保国境口岸发现有症状者现场排查率100%
▲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8%以上
▲100%的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血吸虫病阻断标准
遏制肺结核流行趋势
▲每年培养较高水平家庭医生不少于400名,儿童、60岁以上老人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5%
▲全市“医联体”核心医院每年下派医务人员不少于400名
全市创建100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打造20个省级特色科室、60个市级特色科室
全市实施分级诊疗管理的病种不少于10个
▲二、三级综合医院实行联合诊疗模式管理的病种分别达到15、20种
▲全面推进分时段预约诊疗及信息推送服务,市属医院门诊预约诊疗率达85%,门诊预约时间精确至半小时内
▲建设1—2个国家级医学重点实验室
新增2—3项国家级医学科研重点项目
建设10个转化医学中心
实现10项临床新技术的重大突破
▲新增2—3所三级中医医疗机构
每千名常住人口中医床位数达到0.75张、中医执业(助理)医师数达到0.4人
新建10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40个传承工作站
新培养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100名
▲市远程医学会诊中心、远程心电诊断监测中心、远程临检诊断中心和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全面建成,远程医疗系统对接省外三甲医院达到30家
▲市民应急救护培训率达到15%
●完善健康保障
▲利用医保结算网络、市民卡建立“一站式”结算机制
对特殊困难人群,实行倾斜性支付,落实医保精准扶贫政策
▲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,提高重特大疾病患者保障水平,实行大病保险市级统筹
▲鼓励探索老年护理补贴制度,保障特定贫困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
到2020年,基本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
●发展健康产业
▲建设江北新区国际健康城
建成鼓楼医院江北分院、南丁格尔国际护理学院、国际肿瘤治疗中心、国际口腔医学中心、国家医学大数据中心等项目
实现2000张床位的医疗服务能力、200张床位的特色康复护理服务
▲继续探索“宁体汇”公共体育场馆开放、“体育消费券”等健身消费补贴机制
▲重点打造南京生物医疗谷、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、南京生命科技产业园和南京原料药产业园
▲设立1—2家商业保险机构投资的养老保险社区和健康管理服务机构
▲新增研发企业500家、一类新药获得临床批件40件、产业发展专利授权500件
▲医药制造产业工业总产值500亿
▲鼓励社会资本优先投向医疗资源领域、特需医疗服务领域
▲放开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
▲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比均达到25%以上
●关注重点人群
▲实施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提升行动计划,市、区建成12个示范性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服务中心,40个街(镇)示范指导站
▲全市培育80所优质育儿园、亲子园,规范一批看护点
▲栖霞、江宁、浦口、六合、溧水和高淳区分别建成1所二级妇幼保健院
▲全市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%以上,妇女病发病率在现有基础上下降3—5个百分点
▲对42天以内的新生儿上门随访,每周不少于1次
▲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35%以内
▲实施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、慢阻肺、脑血管病、甲状腺癌、乳腺癌7个慢病分级诊疗技术和健康管理方案
建立胸痛、脑卒中、创伤、高危孕产妇、新生儿五大中心
▲所有区全部创成省级慢病管理示范区,其中5个区创成国家级慢病管理示范区
▲关怀精神障碍人群
各区建立3—4个街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,20%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
全市每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医师数量达到0.38人以上,精神科床位增加到3张以上
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5%以上
▲每年对有毒有害岗位劳动者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不少于1次
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5%以上
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到90%以上
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90%以上
▲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率达92%以上
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和学校共20个